![]() |
|
|
![]() |
女兒不到6歲就走進學堂,從懵懂的孩童一下子變?yōu)閷B毲笾摺N遗c老張的心理都伴隨張雪經(jīng)歷了一個適應過程。原以為還算聰明的張雪已經(jīng)學會不少東西,沒想到她的語文、數(shù)學、體育、畫畫、手工制作、勞動等都有差距?磥硎俏覀兊呐囵B(yǎng)方法有問題!怎么辦呢?我們兩人決定:
第一、有張有弛。女兒剛?cè)雽W時,學習時間稍稍一長就會東張西望。我從《教育心理學》的書中知道,7歲的孩子連續(xù)做功課不要超過半小時,8–10歲則不要超過50分鐘。于是,我盡量讓她在半小時之內(nèi)完成作業(yè)。后來作業(yè)多了,就讓她每隔半小時休息10分鐘,或是我們共同跳繩、踢毽子,或是讓老張講個小故事。
第二、避免急躁。張雪剛?cè)雽W時不滿6歲。由于沒進“學前班”,與讀了一年“學前班”的同學相比顯得落后。我和老張兩個人分工,針對女兒入學時的弱點一項一項彌補,先補漢語拼音,過關(guān)后再練習計算速度,然后慢慢教給她語文的預習方法,連體育課的差距也耐心補上。女兒很快趕上了同學的進度。
第三、強化興趣。競賽是培育和強化興趣的最佳方式,我和老張經(jīng)常在家里設(shè)置各種各樣的競賽,如組詞競賽、朗誦競賽、百字聽寫競賽、20以內(nèi)加減法百題競賽、英語百字聽寫競賽、1分鐘跳繩競賽等等。參賽者一般是我們家三口人,有時加上我的侄子、侄女和外甥,有時邀上鄰居的孩子。多種形式的競賽使女兒逐漸領(lǐng)悟到自己與別人是存在差距的;這種差距常常是暫時的;經(jīng)過努力差距是能縮小或消除的;不斷地縮小和消除差距能讓女兒品味到進步與成功的喜悅。
第四、肯定在先。任何人都沒有先知先覺的天性,女兒乍一步入校門,一下子面臨那么多的新鮮事物需要她睜大雙眼去認識、去理解、去應對,需要她跟上每個老師的要求,難免顧此失彼。遇到因孩子暫時不會或粗心大意造成考試分數(shù)低時,看著女兒怯生生的目光,我從來不是直接批評她的失誤,而是先肯定她的努力、她的進步、她的態(tài)度。在她逐漸解除恐懼批評的壓力之后再指出她存在的毛病,分析失誤的原因是“根本不會”還是“粗心”造成,由于女兒沒有“抵觸”和“恐懼”心理,失誤便得以很快糾正。
第五、培養(yǎng)甜頭。即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進行輔助性學習,讓孩子在容易的問題上品嘗到成功甜頭,再加大難度就易于被孩子接受。
第六、跟定老師。我和老張抱定一個原則:跟著老師的安排和部署走,家里不能另搞一套,也不能有病亂投醫(yī)。
![](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