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|
|
![]() |
引言:80后的媽媽是新時代的媽媽,這些媽媽們總結(jié)出了一套自己的早教方案。這些媽媽給孩子的愛正好合適,沒有過度的愛讓孩子對80后媽媽死心塌地,尊重與喜愛。但是,有些孩子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爸爸媽媽還依賴,有安全感獲得的其他渠道,那就另當別論了。就卡卡而言,導致她之前情緒焦躁不安的根源,我覺得是把她完全托付給保姆,而保姆又沒能照顧好她,所以沒有安穩(wěn)的情感。
孩子表現(xiàn)出來的任性,大多源于兩種原因。第一種來自“第一反抗期”。當孩子會走路、會說話、會表達自己的意愿時,就會萌發(fā)脫離家長控制的意識,這個階段是第一反抗期。對孩子的這種表現(xiàn),大人不要刻意去批評,應(yīng)當是批評和冷處理兩種方法相結(jié)合。
而另一種則是由于家長的溺愛與過度保護造成的。這種任性主要表現(xiàn)在幾個方面:一種是孩子經(jīng)常對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,有的要求合理,有的要求不合理。如果爸爸媽媽不管合理與否都滿足孩子,那么一旦某一次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,他就會表現(xiàn)出任性。還有一種任性是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的表現(xiàn)不一致造成的,F(xiàn)代家庭結(jié)構(gòu)很簡單,兒童早教在家里一般都沒有兄弟姐妹,只有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。孩子和家長在一起,會觀察他們的言行,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(xiàn)不一致,孩子就會很容易利用這種不一致。例如媽媽不答應(yīng)的事,就去找奶奶,奶奶疼孫子就滿足了孩子的要求,久而久之便形成任性。
在生活中,我們常?吹胶⒆右驗橐鬀]得到滿足而任性地哭鬧。比如在商場里看到想要的玩具或零食,不給他買就哭鬧,甚至在地上打滾,賴著不走。作為家長首先應(yīng)該搞清楚孩子為什么想要這個,要先知道理由再決定是否滿足他。孩子的要求如果合理,當然可以滿足,但如果是不合理的,就一定要拒絕。拒絕的時候,不要生硬、冷漠,要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拒絕他。用轉(zhuǎn)移注意力的方法,通常是比較有效的。也可以冷處理。家長在教育
孩子時不要怕丟面子,不要因為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鬧,覺得不好意思,所以趕緊妥協(xié),這恰恰會給孩子一個觀念——爸爸媽媽怕他在人多的地方鬧,這個方法很有效果。那么下次他會一如既往,如法炮制。所以遇到這種情況,家長絕對不能妥協(xié),而且孩子安靜后,要進行必要的懲罰,讓他知道他今天的表現(xiàn)是不好的。
有一天我在世紀金源逛商場,遇到一對母子向我問路:“請問電影院在幾層?”
我說:“就在五層。不過金源的電梯很多,不好找,你要走到最東側(cè)從E01電梯上去!
“謝謝!兒子,謝謝阿姨!”家長不僅自己道謝,還讓兒子跟我道謝,我當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教育孩子的家長,她非常有心,連這樣的小細節(jié)都不放過。
于是我就說:“正好我也去電影院,我?guī)銈內(nèi)グ桑 ?/P>
其實我這樣做,是想讓孩子知道,自己的懂禮貌能贏得別人的喜愛,得到獎勵。
家長欣然同意。我們沒走多遠,兒子就拉著媽媽的手說:“媽媽我累了,咱們打車吧!”
媽媽說:“你看汽車都是在馬路上跑的,哪有在商場里跑的?沒有車,我們只能走路。”
兒子依舊不想走,繼續(xù)跟媽媽撒嬌,“我真的走不動了,一點兒力氣都沒有,媽媽抱我吧!”
兒子看起來四五歲,胖胖的,媽媽抱起來應(yīng)該比較吃力。我正想著,只聽孩子媽媽說:“你都長這么高了,在商場里還讓媽媽抱,多不好意思呀,會讓人笑話的。昨天你在幼兒園比賽時還得了第一名呢,咱們倆比賽吧,看誰走得快!焙⒆右宦狇R上快步跑到前面去了,還得意地回頭看了看媽媽。
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,我很贊賞。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,媽媽拒絕得很堅決,也很有技巧。她沒有縱容孩子,而是通過鼓勵和表揚增強了孩子自己走的信心,糾正了孩子的任性。
商場其實對孩子來說處處充滿了考驗。我迎面又遇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個4歲多的小男孩,孩子手里舉著一個“奧特曼”。小男孩一邊走一邊跟媽媽說:“快點快點,咱們快去‘樂酷’打娃娃!
“奧特曼”自然吸引了原本想去看電影的小男孩,但“樂酷電玩俱樂部”里琳瑯滿目的玩具和電動游戲更具魔力,于是他扭頭對媽媽說:“咱們也去‘樂酷’玩玩吧!”
媽媽看了看時間說:“電影快開始了,今天沒有時間去樂酷了!
“就去一會兒,就玩一會兒就出來,行不行?”孩子眼中滿是期待。
如果換作我,也許會跟孩子約定一個時間,比如10分鐘或者20分鐘,來滿足他的要求,只要他能夠遵守約定時間即可。
然而這位媽媽的答復(fù)卻讓我有些意外,她拿出電影票對兒子說:“媽媽的錢已經(jīng)買電影票了,沒有錢再去樂酷玩了!
“那怎么辦呢?”兒子非常不甘心。
“你要先決定好了,是看電影還是去樂酷?只能選一個。如果你真的想去樂酷,咱們就到電影院門口把你的電影票賣掉,然后才有錢去樂酷!”
孩子認真地想了想,“我去試試!
“但是有可能沒有人買你的電影票,那怎么辦呢?”我忍不住問小朋友!澳蔷蜎]轍了!”孩子嘆了口氣,樣子可愛極了。
到了電影院以后,孩子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,看到很多小朋友牽著大人的手進進出出,他有些猶豫,然而媽媽卻不著急催他,一直耐心地等他自己決定。我原本很想看小朋友怎么把電影票賣出去,然而最終他還是決定跟媽媽去看電影,并約好下周再來“樂酷”打娃娃。
在生活中,孩子常常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干擾,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分辨排除干擾、堅定決心的能力,就在于父母的堅持。在去電影院的過程中,孩子不停地提出要求,媽媽總是巧妙地解答并引導孩子最終完成了計劃。如果媽媽稍有妥協(xié),結(jié)果就完全不一樣了。抱了他,他會要求去玩別的游戲項目;帶他玩了,他有可能突然想吃好吃的了。家長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,就會被他們牽制,結(jié)果將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。
孩子其實是講道理的,關(guān)鍵在于大人如何引導。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,孩子是典型的“兩面派”——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樣,聽老師的話,不聽父母的;或者聽父母的,不聽爺爺奶奶的。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吃飯,回家后媽媽不喂就不吃;在幼兒園能自己系鞋帶,回家后就不自己系。大人應(yīng)該清楚地意識到孩子的這種表現(xiàn)是大人過分溺愛、過分保護造成的。為孩子做得太多,替他們做了許多他們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,反而會使孩子應(yīng)有的自信和獨立能力減少,依賴性越來越強。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,有時也會影響孩子其他能力的發(fā)展。
中國幼兒網(wǎng)小編提醒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當
開放的西方教育認為,父母就是父母,孩子就是孩子,孩子不屬于父母,只屬于他自己,他是獨立的個體。父母對孩子愛,但不越界!愛,但是有尊重;愛,但是鼓勵孩子擔當起他自己。
像那個最后把心肝寶貝逼離家門的媽媽一樣,毫無疑問她愛孩子,可是愛到要替孩子做任何的決定,包括此時此地是不是進食一塊水果!這太恐怖了。孩子都讀到高中了,難道還不能自己掌控自己要不要吃一盤水果?愛到過頭成為變態(tài)。要么讓孩子忍無可忍之時選擇激烈對抗;要么讓孩子成為被母親馴服的孱弱無能之輩。
家長怎樣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(guān)系呢?李子勛認為,有兩個關(guān)鍵點:一是確立邊界。做父母做師長的關(guān)心孩子、愛孩子,都有自己的邊界。要知道什么該做,什么不該做,什么是必須孩子自己去面對去解決的。二是確定程度。愛要適度,過多地給予孩子愛,就不是為了孩子,而是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,并且剝奪了孩子的成長機會。
兒歌童謠 兒童小游戲 濕疹癥狀 兒童故事 兒童故事大全 兒歌大全 |
![](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