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者英雄敗者賊(七字成語)
編輯:秀秀 更新時間:2010-05-18 02:59
成語典故解釋:此為常識,然以道觀之,萬事萬物皆自然而成,有其成理,只不過是諸侯者盜天地,賊盜者盜物品也。
成語拼音:chén zhě yǐng xióng bài zhě zéi
成語來源:源自《莊子•盜跖》:滿茍得曰:"小盜者拘,大盜者為諸侯,諸侯之門,義士存焉,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,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。論則賤之,行則下之,則是言行之情悖戰(zhàn)于胸中也,不亦拂乎!故《書》曰:'孰惡孰美?成者為首,不成者為尾。"'
成語造句舉例:在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,成者英雄敗者賊。
成語故事:在春秋這個社會(其實不限于春秋),小的盜賊被抓起來,而竊國大盜卻成了諸侯。齊桓公小白殺了他的哥哥才當(dāng)上齊國的國君,當(dāng)上國君后又把嫂子據(jù)為己有。對這樣的人,著名的賢人管仲卻心甘情愿地輔佐他。齊國的大臣田常殺死了齊王,竊取了齊國,自己當(dāng)了齊王。對這樣的竊國大盜,圣人孔子也毫無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給他的錢。要是議論起來,這種事情真是讓人不足掛齒,可是連圣賢都對他們沒有非議。其實這事有什么奇怪呢?《尚書》上說:“孰惡孰美?成者為首,不成者為尾。”
在后來的社會也是這樣。北宋蘇軾在《孔北海贊序》中說:“世以成敗論人物,故(曹)操得在英雄之列。”可惜的是,莊子、蘇軾這樣的大聲疾呼不常聽到。與此相對的一個成語是“不以成敗論英雄”。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敗的一方。國民黨被打敗,逃到臺灣。臺灣的報紙議論起來,就經(jīng)常用“不以成敗論英雄”這個詞。
用法:暫無
近義詞:暫無
上一個:嘴尖皮厚腹中空(七字成語) 下一個:已經(jīng)沒有了喲
—相關(guān)話題—
中國幼兒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? 2006-2010 cn0-6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09001466號 成語